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北京市放大招!要干这两件大事

来源:中国基金报 发布时间:2023-07-28 06:00:12 分享至:

中国基金报记者 卢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继“沪港通”、“深港通”之后,“京港通”也有望落地。而且,诸多中概股公司,也有望在不退市不拆红筹架构的情况下,到北交所上市。

7月24日,北京市发布的《北京市贯彻落实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意见的实施方案》提出,深化资本市场全要素全链条改革,优化北京证券交易所市场生态,推动北京证券交易所与香港交易所互联互通,以及红筹企业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等方面改革尽快落地。

业内人士认为,这为北交所打开了境外融资渠道,有望提升北交所股票的交易价值;同时,红筹企业在北交所上市,对在海外上市的中概股是一个大利好,也有利于北交所真正的高质量扩容。

红筹企业上北交所具有开创性

对于《实施方案》中提到的“推动北京证券交易所与香港交易所互联互通,以及红筹企业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等方面改革尽快落地”,北交所资深专家、力量资本总经理朱为绎认为,红筹企业在北交所上市更有意义。他指出,在北交所上市的红筹企业有两个来源,一类是港股的红筹企业,另一类是非港股的红筹企业。

“红筹企业上北交所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现在上科创板或创业板的中概股,大部分都是要退市或者拆红筹回来,对公司市值有比较高的要求,代价特别高。如果不用退市也不用拆红筹就可以直接上北交所,那对在海外上市的中概股是一个大利好,有利于北交所真正的高质量扩容。”朱为绎对中国基金报记者表示。

此前,北京证券交易所与香港交易所在6月29日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北交所和港交所将支持双方市场符合条件的已上市公司在对方市场申请上市。

北交所上市公司符合港交所发行上市条件的,可按照《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规定,向港交所提交发行上市申请文件后报中国证监会备案。

在港上市公司,符合中国证监会有关规定和北交所发行上市条件的,可按现行制度规则申请在北交所公开发行并上市。

北交所总经理隋强当时表示,推出“北+H”京港两地上市安排,将进一步拓宽内地和香港“A+H”模式的惠及面,便利更多企业借助京港市场加速发展;支持更多北交所企业赴港上市,欢迎更多在港上市企业一路向北,到北交所来。京港两所的合作也将助力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港交所集团行政总裁欧冠升当时称,签署合作备忘录为两家交易所长期深入的金融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期待与北交所共同努力,连接资本与创新,积极支持企业成长,为投资者创造机遇,推动两地资本市场的共同繁荣。

提供港股回A新途径

开源证券北交所研究中心总经理诸海滨对中国基金报记者表示,“北+H”是之前“A+H”和“三+H”模式的延伸,其落地将提供港交所公司回A新途径,有望为北交所带来更多新鲜血液,也可提升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将进一步拓展内地和中国香港“A+H”模式的惠及面。

据Wind统计,当前“A+H”股票已扩容至148家。2022年新增9家“A+H”股,包括中国移动、龙源电力、荣昌生物、中国海油、弘业期货、天齐锂业、金力永磁等;2023年新增1家。

据诸海滨介绍,“A+H”股有“先A后H”、“先H后A”、“A+H”同步上市三种模式。其中,“先A后H”股票44家,“先H后A”股票102家,“A+H”同步上市仅工商银行及中信银行两家。

在“新三板+H”落地后,共有5家公司启动两地上市流程,并发布港股招股书,分别为君实生物、盛世大联、成大生物、赛特斯、天图投资。其中,君实生物于2018年12月24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盛世大联最终延缓港股发售,成大生物与赛特斯终止港股上市申请。天图投资为当前唯一进行“新三板+H”两地上市流程的公司,2023年3月31日公告显示,公司递交了更新后的上市申请文件。

目前,君实生物已经是市值近400亿的创新药龙头公司。

从个股来看,2022年北交所境外业务收入占比排名前三的公司为恒大照明、美之高、锦好医疗,其海外收入占比均超过90%。从行业来看,海外收入占比过半的公司中,电子设备、机械设备、基础化工及交运设备行业公司数量较多。

编辑:乔伊

审核:木鱼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世界礼仪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琼ICP备2022009675号-1   联系邮箱:435 227 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