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脱胎于敦煌文化的洞窟沉浸式体验剧《乐动敦煌》、室内情景体验剧《又见敦煌》、沙漠实景演出《敦煌盛典》和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情景音画剧《千手千眼》四场剧目在丝路名城甘肃敦煌同步上演,剧目将敦煌历史底蕴、服饰文化、乐舞文化等生动融合,为游客呈现出精彩绝伦的敦煌文化视觉盛宴,深受中外游客喜爱。截至8月10日,四大剧目今年已累计演出1175场次,观看游客突破66万人次。
《敦煌盛典》以敦煌鸣沙山月牙泉为背景,将沙漠景观与现代舞美结合,将墙体灯光融入实景演出,讲述了一段发生在古丝绸之路重镇敦煌的爱情故事,展示了敦煌的历史文化及人文风貌。
(资料图)
↑8月8日,演员在《敦煌盛典》中表演。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8月8日,演员在《敦煌盛典》中表演。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8月8日,演员在《敦煌盛典》中表演。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8月8日,演员在《敦煌盛典》中表演。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8月8日,演员在《敦煌盛典》中表演。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8月8日,演员在《敦煌盛典》中表演。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8月8日,演员在《敦煌盛典》中表演。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8月8日,演员在《敦煌盛典》中表演。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8月8日,演员在《敦煌盛典》中表演。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8月8日,演员在《敦煌盛典》中表演。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乐动敦煌》演出借助洞窟式实景移动舞台和全息投影等技术,还原了敦煌壁画中的乐舞盛景,讲述了西域少年白歆苦苦追寻并最终在敦煌乐舞壁画中领略到音乐真谛的故事,观众在可游走、互动的沉浸式洞窟剧场内,零距离感受敦煌艺术中诗、舞、音、画的璀璨繁盛。
↑8月9日,演员在《乐动敦煌》中表演。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8月9日,演员在《乐动敦煌》中表演。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8月9日,演员在《乐动敦煌》中表演。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8月9日,演员在《乐动敦煌》中表演。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8月9日,在《乐动敦煌》演出现场,敦煌古乐全球推广大使、国乐艺术家方锦龙在向观众介绍传统音乐。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8月9日,演员在《乐动敦煌》中表演。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8月9日,演员在《乐动敦煌》中表演。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8月9日,演员在《乐动敦煌》中表演。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8月9日,在《乐动敦煌》演出现场,敦煌古乐全球推广大使、国乐艺术家方锦龙演奏琵琶,为舞蹈演员伴奏。新华社记者 马宁摄
↑8月9日,演员在《乐动敦煌》中表演。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8月9日,演员在《乐动敦煌》中表演。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8月9日,演员在《乐动敦煌》中表演。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又见敦煌》从敦煌悠久的历史文化中选取典型场景、线索人物,串起剧情的故事脉络,采用“流线式”空间体验方式演出,让观众在演出中步行“穿越”藏经洞、莫高窟以及丝绸之路,身临其境感受敦煌文化和丝路文化。
↑8月9日,演员在《又见敦煌》中表演。新华社发(张晓亮 摄)
↑8月9日,演员在《又见敦煌》中表演。新华社发(张晓亮 摄)
↑8月9日,演员在《又见敦煌》中表演。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8月9日,演员在《又见敦煌》中表演。新华社发(张晓亮 摄)
↑8月9日,演员在《又见敦煌》中表演。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8月9日,演员在《又见敦煌》中表演。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8月9日,演员在《又见敦煌》中表演。新华社发(张晓亮 摄)
↑8月9日,演员在《又见敦煌》中表演。新华社发(张晓亮 摄)
↑8月9日,演员在《又见敦煌》中表演。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8月9日,演员在《又见敦煌》中表演。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8月9日,演员在《又见敦煌》中表演。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8月9日,演员在《又见敦煌》中表演。新华社发(张晓亮 摄)
《千手千眼》以中国残疾人艺术团音乐舞蹈诗《我的梦》为蓝本,融合莫高窟第3窟等敦煌壁画元素创编而成,50名听障或视障演员通过音乐、舞蹈和多媒体等形式创新讲述了“妙善救父”的民间故事,是特殊艺术与敦煌文化的融合。
↑8月9日,演员在《千手千眼》中表演。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8月9日,演员在《千手千眼》中表演。新华社记者 张可任 摄
↑8月9日,演员在《千手千眼》中表演。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8月9日,演员在《千手千眼》中表演。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8月9日,演员在《千手千眼》中表演。新华社记者 张可任 摄
↑8月9日,演员在《千手千眼》中表演。新华社记者 张可任 摄
↑8月9日,演员在《千手千眼》中表演。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8月9日,演员在《千手千眼》中表演。新华社记者 张可任 摄
↑8月9日,演员在《千手千眼》中表演。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8月9日,演员在《千手千眼》中表演。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来源:新华社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世界礼仪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琼ICP备2022009675号-1 联系邮箱:435 227 67@qq.com